来源:一游网发表时间:2016-05-04 15:59:00发布:一游网
近年来随着移动游戏行业的兴起,IP概念的大红大紫,我们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影游联动的时代。游戏与影视剧作品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促成了一个个行业影游联动的标杆产品。近期,筹备了10年的《魔兽》电影正式定档,这部饱含魔兽玩家期待的电影终于就要搬上大荧幕了,玩家们除了期待,还有担忧,毕竟那么多的前车之鉴警示着我们,游戏改编的电影很难取得良好的票房和口碑,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游戏改编电影接连“扑街”呢?
游戏改编电影的失败案例
从游戏改编电影的历史来看,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著名游戏IP的改编往往在上映前备受期待,受到大量游戏忠实玩家的热捧,但在上映后却一再受到抨击,惨遭票房毒药的口碑。就连《魔兽世界》在拍摄期间也曾遭受人物还原度差、剧情糟蹋原作等非议,上映时间也是一拖再拖,这其中有技术因素,但也难以掩饰发行方对市场的信心不足。
信心不足的原因在于众多失败的案例。
1993年,好莱坞的真人版《超级马里奥兄弟》登场,电影被定义为“喜剧科幻动作片”。其实电影只是借用了游戏中角色的基本设定,情节完全原创,俗套的拯救世界的故事,而角色造型更是与游戏中那些可爱的形象相差甚远......片中的兄弟俩当然不可能拿头撞墙采蘑菇,也没见跟大金刚恶斗,但是依然是对尽职尽责的管道工。影片其实也只是取游戏噱头,制作上更是不值一提。
波斯王子系列是Ubisoft公司开发的一款经典冒险游戏。电影由曾经制造好莱坞一系列吸金机器的金牌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重金打造,誓要造就一部21世纪的游戏改编电影。金牌导演的大手笔制作,游戏迷们却并不买账,认为这部电影只是形式华丽,剧情缺乏冒险感,演员也没有将达斯坦王子的特质呈现出来。这部影片热播至今,可谓毁誉参半,北美票房仅为0.9亿美元,赔得血本无归。
《街头霸王》被列入游戏史上最伟大的电子游戏之一,至今仍是嘉富康公司白金销量游戏的第一名。作为早年格斗游戏中屈指可数的女角色,春丽的造型深入人心,迷人的包子头,绚丽的打斗……为庆祝《街头霸王》诞生20周年的衍生电影《街头霸王:春丽传奇》,在北美上映以来票房惨败、恶评如潮。电影中春丽竟然换了人种,没有了招牌发髻和专用的格斗旗袍,原来人物的东方飘逸不见了,变成一个彪悍的洋妞儿拿着根大棒四处扫荡,其结果就是街霸游戏迷们拒绝承认这是一部跟街霸有关的电影。本想要讲一出春丽传奇,结果铸就了又一段烂片传说。
以上几部电影无一不是利用了金牌IP,但是惨淡的票房和如潮的差评使电影的投资方跌了个大跟头。在这之后依然陆续出了不少游戏改编电影,但鲜有精品。被称为最长寿的游戏改编电影生化危机系列,虽然曾推出过5部作品,但北美历史最高票房也仅有0.6亿,与生化危机在游戏界的地位相比,惨淡的有些可怜。另一部口碑较好的改编作品《寂静岭》和续作《寂静岭2》的全球票房总收入也没能超过1.5亿美金。
而迄今为止北美票房最好的游戏改编电影《古墓丽影》,凭借着安吉丽娜·朱莉对游戏主角劳拉的高度还原,在北美市场收获了1.3亿的票房,全球票房也直逼3亿美金,《古墓丽影》也一举成为最成功的游戏改编电影案例,但短暂的成功也难逃滑铁卢的厄运,续作票房不及前者一半,直接第三部作品仍停留在纸面上。
游戏与电影之间的差异
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除了演员阵容和演技以及场景、画面、特效这些因素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剧情,对于国产电影,观众们的要求一降再降,现在判断一部好片的标准是电影能够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能自圆其说没有明显硬伤的故事。而一个游戏吸引人的地方除了画面、场景等外部因素外,更吸引人的是游戏的玩法以及和其他玩家的互动。电影是用眼睛看故事,而游戏则需要全身心的沉浸其中,玩家就是整个游戏的一部分。
所以游戏能够受到玩家的认同是因为他们能够参与其中,感受游戏中的战斗、策略、热血和友谊。而由游戏改编的电影则很难让玩家仅仅通过画面和声音就代入到故事之中,因此相对于游戏来说,电影更难以取悦玩家。
从游戏的玩家群体来说,群体中性别和年龄分布区间往往比较一致,以35岁以下的男性为主。相比于电影的大众化来说,游戏涵盖的人群并没有那么广泛。纵观当今的电影市场,无论是漫威大电影还是国产高票房喜剧片,都在朝着快餐化和全民化的方向发展,而对于游戏改编电影来说,受众的覆盖面则小了很多,玩家的性别失调也为电影的成功设置了障碍。比如情侣可以一起看《美人鱼》这种喜剧片,但是男性观众想要拉女朋友去看《生化危机》就很有难度了。
这种情况下的改编无疑为电影设置了一道看不见的门槛,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即游戏玩家会成为电影的忠实观众,无论电影的质量好坏,而没有游戏基础的普通观众则可能根本不会对一部有复杂背景,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电影感兴趣,除非电影的演员阵容非常豪华。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现在的电子游戏大多数剧情都是相当的简单,因此通常游戏改编电影之时厂商需要在剧情上做出一定的改动。然而在玩家眼中希望的是由游戏改编而来的电影能够更大的程度的还原游戏,尊重所有原创作者。影视市场观影者则是希望游戏改编而来的电影剧情能够给观影者带来更多的精彩部分。
这两者之中的矛盾也与游戏改编电影的观影人群有关,虽然玩家是电影的主要观众,但也不乏一些慕名而来的路人观众。利用粉丝经济是如今电影投资方的普遍做法,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吴彦祖会参演《魔兽》了,虽然通过古尔丹造型根本就难以想象出他那张颠倒众生的帅脸。粉丝们会容忍偶像的不完美,并且还会将其视作萌点,但路人是不会买账的。游戏改编电影也一样,很难做到兼顾两类观影人群的要求。
游戏改编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现在,游戏界大有一种“得IP者得天下”的趋势,但是国内游戏改编电影的例子并不多,当然,这也与国内缺乏优质游戏有着直接关系。我们见得更多的是影视作品改编游戏的例子,去年的《花千骨》和《琅琊榜》就是最好的例子,由小说改编电视剧,再由电视剧改编游戏,IP的广泛利用使其发挥了最大的价值。但是这种运营方式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随着影视剧的结局,游戏也会开始走下坡路,其寿命是很容易预测的。不过对于国内快餐式的游戏环境,这个问题也就不算是问题了。
文学作品的读者们对于改编的影视剧和游戏大都表现出不看好的态度,这种情结和游戏改编电影的玩家们心情是一致的,表现的形式不同,厂商们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一样。想要在玩家和观众两者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很困难,想要利益最大化就慎重考虑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弱化差异,放大共同点,从而使作品更加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