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8 第98期
查看往期>>

网瘾少年VS熊孩子,战斗力大比拼

想到再过两周就是国庆节了,小编内心却充满着担忧,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当然要常回家看看了,回家必然会面对亲戚家的一堆熊孩子,要伺候他们吃喝玩乐,还要提防他们搞破坏,而且还打不得骂不得,真是让人操碎了心。说到熊孩子,最近未成年犯罪的事儿也挺让心揪心的,熊孩子们还真是不让人省心。

戏说第98期 策划整理:一游网
网络暴力不容忽视

前几天有两个网瘾少年为了寻求“刺激”、“练胆”,半夜爬进一对老夫妻家,将两位老人杀死后纵火焚尸。

这两个少年一个16岁,一个18岁,两人通过网游相识,16岁的吴某长期沉迷于网游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形成了暴力、冲动的个性,甚至产生了效仿游戏中砍杀人的想法。于是他与18岁的李某相约“练胆”“找刺激”,杀人后还在犯罪现场留下“绝杀”“修罗”“摩羯”等文字,这是他们在网游中使用的代号。

网络暴力由虚拟的网络世界向现实传播,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自制力差,很容易受游戏内容的影响,而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游戏都是含有暴力成分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受网络影响的年龄层也在扩大,我们经常能看到小学生拿着手机、平板或者坐在网吧里,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网络打交道。

小编在大学时在网吧兼职过一段时间,对去网吧上网的人群有一定的了解。网吧附近有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所以学生是网吧的主要客源,但是网吧是禁止未成人进入的,这些学生无一列外都是未成年人,他们会偷拿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的身份证上网,而网吧老板那里有几十张身份证,专为没带身份证的顾客提供。附近的小学生拿着500块来充点卡,都赶上小编半个月工资了,在一个小县城,500块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个小数目,这钱是怎么来的呢?

随手查一下“网瘾少年、杀人”等关键词,会出现一大堆相关新闻,很多未成年人会为了弄到钱上网充值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杀人游戏玩多了,他们对杀人也没什么概念,就像游戏中那样,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2012年,辽宁17岁少年连杀9人,当天的穿着似网络游戏《穿越火线》的装扮;2013年8月,两个湘西少年因受网游影响,一个未成年,一个刚满18岁,欠下7条命债;2014年2月,湖南14岁少年在网吧将其父杀害,他平时爱玩“杀人游戏”……这样的案列不胜枚举。

网络暴力让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们变得性格暴戾、对生命没有应有的敬畏,而是无所畏惧,任意妄为,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校园暴力层出不穷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庇护,犯了错可能只是批评教育一下。很多人遇到熊孩子怒不可遏的时候,熊孩子的家长会说“你跟小孩子较什么劲啊”,“未成年人”似乎是一个免死金牌,犯什么错都会被原谅。

看过一个曾经受过校园暴力的女孩子写的自己的经历。她转学去了一个机关子弟学校,作为外来户她并不懂得这里面的玄机,因为成绩好被任命为课代表,记了不交作业和迟到的同学的名字从而成了全班攻击的对象,被群殴、被辱骂、各种背黑锅,找老师求援,老师会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找父母,父母却觉得她在说谎,并且听信了同学的话。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她终于爆发了,在一次被群殴中,她豁出性命拿起石头砸向了害她最狠的人,从此以后便没人敢欺负她了,而那些坏学生也把矛头转向了一个小时候因火灾毁容的小男孩。

这种事情并不是个例,基本上每个学校都会发生这种事,初中和高中是高发阶段。

到了大学,打架斗殴的事情基本上销声匿迹了,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做事更理智也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初中生和高中生正是塑造三观的阶段,一个不慎三观就偏了,这些三观跑偏的少年不会考虑后果,只觉得三五成群拉帮结派做大哥欺负别人的感觉很拉风。

遇到这种事,老师基本上是不怎么管的,除了一些老师抱着“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教学理念外,另外一些老师觉得事情不严重,形式上批评教育一下就够了。

最近被曝出的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我们会想,是现在的孩子变坏了吗,以前怎么就没有类似的新闻呢?其实这种情况一直都有,只是因为网络的普及,施暴者们把他们施暴的视频放在了网上,觉得自己很牛X,事实上他们就这样暴露了自己丧心病狂的行为,也让大家更加关注校园暴力。

大家回想一下上学的时候有没有打架斗殴的事件发生过,或者是无缘无故孤立某个同学的事情呢?小编相信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之前有三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凌辱、绑架、殴打自己的同学,她们可能面临终身监禁的判决,同样的事情在中国当然不会有这样的判决,有警察管这种事就不错了,大不了批评教育一番,大部分校园暴力事件都是在沉默中被遗忘,却永远刻在受害人的记忆里。

《未成年人保护法》更应该保护的应该是被伤害的孩子吧。

熊孩子和熊家长

熊孩子真是一个可怕的物种,他会跑到你家里翻箱倒柜、霸占你的电脑、撕毁你的书、拿走你珍藏的玩具……而你还不能反抗,不然会被一家老小指着鼻子说“你这么大个人了,跟小孩子计较个什么,他喜欢就让他玩一下啊,小孩子就三分钟热度,等下他就不要了balabala……”遇到这种情况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除了家里一些亲戚的熊孩子外,在一些公共场所也有不少熊出没。比如在地铁上上蹿下跳大喊大叫的熊孩子,不对,这种应该称为猴孩子,他们的脚在座位上乱踩,还时不时伤及旁边的乘客,而猴孩子的家长们则是一脸慈爱的看着孩子或者是手机,没有任何要制止孩子的迹象。比如在快餐厅吃饭时坐旁边的熊孩子把饮料泼得桌子上到处都是还想抢你的东西吃。再比如电影院里跑来跑去大声吵闹的熊孩子……

小孩子有好奇心什么都想碰很正常,不正常的是他们的父母没有正确的引导,而是放任孩子的行为。自己在家里怎么胡闹没人管,在外面可就不一样了,影响了别人的生活就指不定别人会采取什么行动来帮熊家长教育熊孩子了。

小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关于熊孩子用可乐系钢琴的段子了。当事人家一个远房亲戚带着孩子来他家做客,没想到他一不注意,熊孩子就把一瓶矿泉水倒他钢琴上了,说自己在洗钢琴,找孩子家长理论,家长说孩子不懂事,他也是出于好心帮你洗钢琴,又不是故意的,反正各种推卸责任。当事人没办法,但是事后他机智的表扬了了熊孩子,给孩子发了红包还告诉他以后看见大钢琴你去帮别人洗别人也会奖励你的。后来熊孩子信以为真,用可乐把琴行价值66.8万的钢琴给洗了琴行要家长赔20万。

虽说洗钢琴是个段子,但也给各位熊家长提了个醒,自己不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任由他们胡闹,自己也跟着胡闹,还觉得自己占理的,总会有人来收拾局面的,那时候代价可就大了。

小编的“熊孩子”史

说了这么多熊孩子,其实小编小时候也做过不少“熊”事,不过还好长大后三观塑造得比较正常,没有做拉帮结派欺负同学的事,也没有走上犯罪的道路。

小编小时候每次去表哥表姐外婆家都会翻箱倒柜找一些新奇的东西玩,竟然还胆大到钻进黑漆漆的杂物间,那时候虽然小却一点都没觉得怕。表哥表姐们比小编大好几岁,所以他们不要的玩具什么的都到了小编手里,虽然没过几天就被小编肢解了。

小编也从表哥表姐那里拿过东西,不过范围只限定于书。孔乙己说过,窃书不算偷,小编这拿书也不算是搞破坏吧。这些书让小编开阔了不少眼界,每次拿到手都如获至宝,一天时间不看完不罢休。不知道表哥表姐们发现自己的书不见了是什么心情呢,小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大人们看到小编把书拿走根本不会制止,反而会觉得高兴,还会夸奖一句,这小孩真爱学习啊。

小编做过最“熊”的一件事莫过于把自家屋后的麦堆给烧了,还好周围都没什么住户。还没上小学的小编拿到了一盒火柴,准备点麦堆旁的树枝,没想到手一抖把麦堆点着了,火势根本无法控制,呼啦啦一下全烧着了,心惊胆战的小编躲到了房门后面,天真的以为父母不会发现是自己干的,最终还是难逃父母的一顿骂。

一个人在成长中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首先是父母,然后是亲戚,再是老师,踏出校园还有社会的影响。在生命的前18年,最大的影响是家庭和学校。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未成年人向环境学习的能力是很强的,特别是父母的影响尤其大。除开基因遗传因素,父母的行为也是孩子判断对错的标杆。

现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太多,未成年人稍不注意就会误入歧途,他们下手不知轻重,没有是非观念,很容易做出极端的事情来。这个社会需要做的是对他们加以引导,比如尽快制定影视剧的分级制度,网游的分级制度等,在重视学习成绩上更应该注重他们心智的成长。

回到首页

您觉得本期主题怎么样?

大家来吐槽

往期回顾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