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游网发表时间:2015-08-17 16:07:08发布:一游网
最近一位手游开发商在朋友圈发牢骚,称自家产品在某渠道拿到的分成不足月流水一成,并便是对扣除的部分“完全看不懂”。随后,圈内的其他同行帮这位朋友进行分析,都认为可能是渠道扣除了这个月的推广费用或充值返利。
对于推广费用该开发商表示能够理解,因为产品有用到渠道的广告位置和推广资源,但是充值返利就让他比较纳闷了。“不是充10返3,流水13W,分成按10来算么?”如果按这个规矩,他认为自己的分成也应该远不止于此。
“你OUT了,充值返利也算在分成扣除部分里了,只不过很多强势的大厂还在死守底线,现状还不普遍而已。”一位发行商的商务指出真相。
渠道分成的有哪些扣除部分?
早在2013年,不少月流水过千万的厂商就曾抱怨钱不好赚,当时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在哭穷,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国内几大安卓渠道商几乎每年都会调整一两次分成策略,但基本上都保持在55或64的范围内,若渠道比较强势并且产品评级不高,那么可能会是73甚至82——渠道都是占大的那一头。
虽然合同协议上的分成比例非常明确,但渠道还有额外的扣除部分,也就是手游厂商俗称的“分成坑”:
1、工具费用——渠道后台设置的营销推广工具,帮助产品拉人数和拉流水的一系列推广办法,充值返利是其中之一;
2、税费;
3、推广费用——包括硬广位置、活动配合、热门推荐甚至竞价排名等;
4、支付成本——因为用户选择不同的付费渠道,导致支付的成本也不同,目前主要有支付宝、财付通、储蓄卡、信用卡、骏网卡以及各渠道自家的虚拟货币等。
因此一家手游厂商的实际收入一般是以下两种:
实际收入=(游戏充值-工具费用-推广费用)×(100%-税率-支付费率)×50%
实际收入=(游戏充值-支付费用-工具费用-推广费用)×(100%-税率)×50%
如果产品是交给发行商代理的话,那么开发商的最终收入还要扣去发行分成,于是最终很有可能出现本文开头那样“到手的钱不足流水一成”的情况。
流水给收入注了多少水?
众所周知,除非国内厂商要提交上市申请书,一般鲜有公布产品的实际收入数据,更多时候对外展示的是产品流水。基于渠道平台开发商S合作模式的前提,包括但不限于支付平台抽成、充值卡抽成、公会返利、自充值、促销折扣等一系列水份,统统都算入到了流水中。如果我们把这些部分概括为A,那么流水的成分大致为:
流水=游戏内充值+A+渠道代金券
是的,我们没有看错,渠道代金券原本属于A这一部分,但在近来在大厂商和渠道商之间的博弈下,被渠道抽离出来,成为了一个新的“分成坑”。
这一点改动,是在近年渠道大战、各平台利润下降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渠道代金券从本质上讲,是渠道向玩家用户推出的一种优惠形式,也就是变向的玩家充值返利。付费的玩家可以在渠道领取一大笔代金券(即渠道平台的虚拟货币),然后同样也能在游戏在游戏中兑换付费道具。
也就是说,代金券能让玩家花更少的钱获得同样的收益,比如元宝钻石等。这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玩家涌入这一家渠道,同时也能刺激玩家在游戏中的付费活跃度,理论上应该是一种对手游厂商和渠道商双赢的模式。
不过随着渠道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代金券成为了渠道们越来越沉重的负担,甚至一度出现了赔本赚吆喝的情况。正因为此,渠道商开始陆续决定将包括但不限于代金券的模式摘出来,将压力分担到手游厂商的头上。
拉中小开发商下水的新政策
所以最初的“充10返3,分成依然是10,渠道自掏3”,到后来变为了“充10返3,分成是7”。而如今更加让厂商难以接受的事情发生了——“充 10返3,分成是7,厂商还需交3作为工具费用”。当然,实际分成情况并非这样简单粗暴,渠道商自己也依然会分担一部分返利的支出。但在厂商看来,这就是 “让我们掏钱去买你的代金券,然后你把代金券卖掉还不给我们分钱”,一时间引起了大家的强烈不满。
渠道分成新政策——图片源自“手游那点事”
然而,厂商不满归不满,但面对强势一方的渠道,还是该交钱的继续交钱。因为放眼当前的手游市场,激烈的竞争所导致的生存压力,已经容不得弱势一方讨价还价。拥有S级产品的厂商,固然可以拒绝这种模式,但更多的厂商拿着同质化产品,优先考虑的还是怎么获取用户流量。
另一方面,在一些财大气粗的发行商眼里,渠道的新政策只不过是“花钱买流量”的变种罢了。“只要花了钱,用户能进来,流水能好看,加上产品靠谱的话,我们还有长尾的流水。”一位在国内A股上市的发行商私下这样解释道,而且在他看来,这样也能推动更多中小开发商今后只敢找发行商来卖游戏。
拉用户还是拉流水,只要你花钱都好说
最后我们发现:拿得出S级产品的大开发商能靠代理金和长尾流水过得很滋润,大开发商能敛聚更多的产品到自己麾下,而大渠道商也将用户流量进一步攥紧。剩下的中小开发商,则将面对“实际收入不足流水1/10”的困境,要么选择力争,要么甘为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