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游网发表时间:2016-06-02 16:40:33发布:一游网
这几天有关香港人抗议任天堂的事情是闹得沸沸扬扬,由于官方要求要将将香港人民口中的“比卡超”改为皮卡丘,因此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香港人民纷纷走上了街头去抗议,还有人上日本领事馆抗议。去领事馆抗议这事也可以看出香港人民脑洞不是一般的大,香港不是有任天堂公司分部吗,你们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等等,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不是叫《神奇宝贝》吗?怎么名称从《口袋妖怪》变成《宠物小精灵》,现在又要统一为《精灵宝可梦》了?谁能告诉我“宝可梦”是什么鬼,怎么有一股浓浓的玛丽苏气质呢?看了一眼《精灵宝可梦》的英文“Pokemon”,就懂了,原来是直接音译的,就不能翻译得信达雅一点吗?
其实香港人民的抗议也情有可原,在粤语发音中,皮卡丘的英文是Pikachu,也就是他们一直认同的比卡超。而《精灵宝可梦》的粤语发音则类似“精灵扑街芒”,确实有点不太可爱的感觉。试想一下,如果任天堂固执的要把皮卡丘翻译成“比卡超”,我们大陆人民也是难以接受的,毕竟从小到大接触的东西说改名就改名了,感觉情怀都被践踏了。就像在笔者记忆中,哆啦A梦就是一直叫这个名字,有的版本叫机器猫或者小叮当都觉得是盗版一样。
无论是国外引进的电影大片还是游戏,虽然都是中文地区,但是两岸三地的译名都有很大的区别。香港的译名比较接地气,台湾力求霸气,中二气质浓重,而内地则比较追求信达雅,直译是基本功。在港台地区,当一些奇怪的名字出现在海报上的时候,看一眼英文才能确定它叫什么。
所以,对于英文水平普遍较高的香港来说,中文译名则是主要满足说粤语的那一部分人民的需求的,他们对于统一译名发出抗议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真正吸引笔者的并不是香港的译名,毕竟笔者的英文不怎么样,而对于粤语更是一脸懵逼,难以到他们的点。比较有意思的是台湾的译名,给人一种拯救世界普度众生的正义感。
在游戏方面,内地对于“call of duty”的翻译是《使命召唤》,很正常的直译,而台湾的译名则是《决胜时刻》;“Mirror's Edge”我们的翻译是《镜之边缘》,台湾是《靓影特务》;“Final Fantasy”《最终幻想》,台湾译为《太空战士》;“halo”《光环》,台湾的译名是《最后一战》,没想到这款游戏还出了多部续作,这就很尴尬了。
除了上面一些例子以外,很多台湾电影和游戏的译名都偏爱“神鬼”、“喋血”、“魔鬼”等看起来比较霸气的名字,没想到看似语气软萌的湾湾也喜欢重口味。
在电影方面有堪称经典的《肖申克的救赎》VS《刺激1995》,还有《寂静岭》VS《沉默之丘》,《谍影重重》VS《伯恩的秘密》,《速度与》VS《玩命关头》,《加勒比海盗》VS《神鬼奇航》,《独立日》VS《天煞-地球反击》,《律政俏佳人》VS《来吧,律师小妹》,不得不说也是各有千秋,影视作品不像游戏那样能从多方面(类型,公司)对其有个直观印象,名字也要多少切合主题不能天马行空,想必大家在选择陌生电影时候也是大多也先“以名取人”,所以“律师小妹”总觉得让人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
不过,由于地域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大众在文化上也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就像现在我们嘲讽港台译名中二一样,他们也一样会吐槽我们的译名俗气。
对于一款游戏来说,有一个好名字是非常必要的,就像众多艺人一出道就改名一样,“张燕”改名“张馨予”,“费霞”改名“林允”,是不是瞬间从路人变女神了?无论是人还是游戏影视作品,除了外表,第一印象就是名字了。但是游戏的名字并不是决定游戏是否能火的因素,过硬的品质才最重要。
《英雄联盟》、《守望先锋》、《皇室战争》这些名字看起来都很普通也很直接,但却是时下最火的游戏。《精灵宝可梦》经历了这么多年,陪伴了我们的成长,虽然名字在变,但是留给我们的回忆是不会变的,无论是皮卡丘还是比卡超,它都是那个全身黄黄的会十万伏特的可爱小精灵。